在教育界,,歷來有兩條路線在斗爭,。一條叫師本主義,一條叫生本主義,。作為師本主義說的是以講師為中心,,因為知識的來源是講師,學生向講師學習,,自然圍繞在講師周圍,,聽從講師的教誨。所以延伸一下就是學生要尊重講師,,要空杯心態(tài),,學員從講師那里學東西,要認真聽課,,服從講師安排,。想想我們的傳統(tǒng)教育,是不是以老師為中心,?所謂一日為師,,終身為父,就是思路的走極端,。
看看那些武俠小說中,,門派弟子要絕對忠于門派,門派教他的武功,,他絕不外傳,,要為師傅養(yǎng)老送終,。他生是少林的人,死是少林的鬼,,用不背叛,。這種思路也是對的,在傳統(tǒng)的封閉性的社會里,,他只有從師傅那里,,才能取得知識,他哪里敢違抗師命,,改換門庭,?那是大逆不道,甚至要被在江湖同道追殺,,這是江湖規(guī)矩。
而在這個移動互聯(lián)網(wǎng)的時代,,知識遍地都是,!甚至多到你厭惡的程度。比如你的微信訂閱一些培訓類的公眾賬號,,你每天都會收到他們發(fā)來的一條微信,,你每天都可以通過微信,學習很多培訓類知識,。你想學英語也一樣,,只要下載一些英語類的APP,甚至是免費的,,或關注英語類的微信平臺號,,只要堅持下來,比你請家教的效果還要好,。
這是個知識泛濫的時代,,老師還重要嗎?老師此時起的作用不能是傳播知識,,那樣他將很快被替代,。所謂生本主義,就是以學生為中心,,他們認為講師不是知識的唯一來源,,而是學生學習的支持者,幫助學員找到知識,,幫助學員建構,,而不是灌輸。延伸一下這樣的教學,,講師要讓學生暢所欲言,,給學員提問的權利,,讓學員理性思考,思辨地學習,,甚至和講師辯論,。培訓不是講師教多少,而是學員學會了多少,。
這個移動互聯(lián)網(wǎng)時代,,徹底打破了知識和學員的距離,賦予了學員主權,,讓學員可以跨過講師,,取得知識。就像當年的歐洲宗教革命,,信徒們買到圣經(jīng)以后,,可以自己來解讀圣經(jīng)上的話,而不要牧師傳道�,,F(xiàn)在很多培訓還是傳統(tǒng)教育,,強調(diào)所謂尊師重教,忘記了更應該尊重的是學員,!
所以我經(jīng)常在培訓現(xiàn)場說:請尊重學員,,不要關注我。但有多少講師,、機構和企業(yè)能做到,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