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誰說年輕人就沒有職業(yè)倦怠的,?
職業(yè)倦怠的表現(xiàn)有生理和心理上的表現(xiàn)。生理上呈現(xiàn)出亞健康狀態(tài),,如吃不好睡不香,,反應降低、行動遲緩,、注意力分散,、記憶力下降、精神恍惚等。心理上則表現(xiàn)為逐漸失去工作樂趣,,缺乏熱情,,對辦公場所有強烈排斥感甚至恐懼感;對工作任務產生厭倦,;工作過程中極易產生疲憊感,,對工作的新異事物敏感度降低等。
“職業(yè)倦怠”已成為不少公司人力資源會議上討論的主要議題之一,。一些公司的人力部門已然私下啟動對內部職員“職業(yè)倦怠”的調查,,把脈職員的心理狀況。
中國已成為目前世界上壓力最大的國家,。其中“工作”,、“個人經濟狀況”、“來自老板的壓力”排在前三位,。稍早時候,,媒體報道稱有關部委一句“彈性延遲退休年 齡”,引來9成網民反對,。此外,,另一項針對成都市民的調查顯示,43%的被訪者希望在50歲退休,。年紀輕輕便萌生“退意”,,不禁讓人反思:工作不再帶給人 們快樂了嗎?
上班有瑣事,,不如窩病床上
做著讓人羨慕的高薪工作,,唐哲卻像厭學的學生樣,有“厭班癥”,。他給自己找的理由是:“我是個很怕死的人,,在醫(yī)院住起有安全感”。唐哲說,,7年前,,他曾遭遇過一次青霉素過敏,瀕死的經歷至今歷歷在目,,“氣緊,、窒息,心跳加快,,手心出汗……”
上課,、做論文、出差,、兼做個人投資……唐哲說,,工作越來越忙,,窒息的感覺竟出現(xiàn)得越發(fā)頻繁,“但每次到醫(yī)院檢查,,身體又查不出問題”,。唐哲說,這種莫名其妙的“發(fā)病”折磨得他“貪生怕死”,,做什么都提不起勁。
賴’在醫(yī)院挺好,,輕輕松松的”,,唐哲坦言,現(xiàn)在他根本不想上班,。生活中做報告,,發(fā)表論文,評職稱……一系列瑣事煩擾,,還不如窩在病床上,,用手機炒炒股,看看書,,“只有在醫(yī)院,,那種不好的感覺才不得來,我才安心”,。
■專家點評:厭倦社交,,躲避不是辦法
唐哲對生命、健康過分看重,,因而缺乏安全感,,最終產生驚恐障礙,時常產生強烈的瀕死感和失控感,。由此他開始厭倦工作和社交,,最終選擇逃避,“躲”在醫(yī)院,。為此,,更要鼓勵他盡快“出院”,回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,,“躲避始終不是辦法”,。
“煩,做啥都不順心”半年辭了三次工最長工作半個月在四川大學華西醫(yī)院心理衛(wèi)生中心,,22歲的莊偉已入院兩周,。身穿條紋針織衫、牛仔褲,,將近一米八的個子,,儀表堂堂的他卻皺著眉頭,,埋頭不語。更讓人意外的是,,年紀輕輕的他就成了“職業(yè)倦怠者”不愿工作,,拒絕交流。
我覺得老板眼神異樣
22 歲的莊偉是中專畢業(yè),,半年來,,他已“出脫”了三份工作,最長的工作也干不過半月,,“不是我不好好干,,是別個看我不順眼!”莊偉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茶樓當服務 員,。剛干了一周,,老板將他叫到一旁,“你抽空去理個發(fā)”,。然而,,他并不愿意剪成普通板寸。一周以后,,莊偉主動辭職,。可事實上,,他的“我行我素”并未得到老 板的強硬要求,,也未對他諸多為難�,?墒窃谇f偉眼中,,同事和老板看他的眼神變得有些異樣,“那種眼神下,,工作根本干不下去”,。
不久后,莊偉找到了第二份工作貨車司機,。在莊偉眼中,,同事看他的眼光仍然“異樣”。一起出差,,貨車半路熄火,,兩位搭檔在一邊抽煙,卻只讓他獨自去修車,,“這肯定是孤立我嘛,!”出差回來,莊偉果斷辭職,,“搭檔都看我不順眼,,還怎么干,?”
帶我打工的鄰居走了很受傷從那時起,他的話一天比一天少,。一家人吃飯,,他恨不得把頭埋進碗里,一聲不吭,。父母再三催促下,,今年7月,莊偉才勉強到鄰居工作的 皮鞋廠打工,。沒想到,,才隔了半個月,他又回了家,。“帶我打工的鄰居自己走了!”莊偉說,,將他帶到鞋廠后,,鄰居就辭職去了廣州。這讓他“很受傷”,,并執(zhí)意認 為是看不起他,,不愿跟他一起工作的表現(xiàn)。辭職后,,莊偉沒再找工作,,“厭煩,做啥都不順心”,。莊偉說,,他已經徹底厭倦工作,“沒得干頭,,都是‘找罵,。
■專家點評:與人交流,別鉆牛角尖
四川大學華西醫(yī)院心理衛(wèi)生中心副教授邱昌建介紹,,莊偉在工作中產生了人際關系和情感交流產生障礙,。他沒有及時調節(jié)和傾訴,反而過分懷疑猜忌,,認為別人看不起 自己,,產生被害妄想。最終厭倦工作,,厭倦社交,,將己退縮封閉,拒絕交往,。這已是精神疾病的癥狀,。專家提醒,,若遇到人際關系的問題,千萬不能鉆牛角尖,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