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耀公司現在的副總裁陳居里,,1990年畢業(yè)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信息管理專業(yè),當時收到國內國際許多頂尖公司的邀約,。但是,,他想回福建工作。一天,,他途經福耀時,,看到我寫在人行天橋上的標語,“我們要成為汽車玻璃供應商的典范”,,臨時決定下車,,走進了工廠。
他到了公司人事部門,,自我介紹后,,人事經理帶他來見我。那時,,只要是大學生,,我都想要。在見到居里,,大致了解了他的學校,、專業(yè)、家庭情況后,我說:“留下來干吧,。”
他同意了,。我們的交談,前后不到5分鐘,。
最開始他被安排到垂直爐上三班倒,,每天得用一輛平板車把廢棄玻璃從車間拉到外面的玻璃堆去倒掉。一車玻璃有一兩噸重,,最多也就安排兩個人去推,。居里長得文文弱弱的,但是他一樣順利度過了工廠規(guī)定的磨煉期,。
因為文弱,,又不太愛說話,居里經常替人家背黑鍋,。別人做錯的事,,都往他身上推,他從不辯解,,默默地承擔下來,。有好幾次,我有些生氣,,調換他的工作崗位,,貶他到車間上班。每一次,,他都堅強地挺了過來,。
有一次,,我問他受了那么多的氣,,為什么沒有選擇離開,他回答說:“只要福耀還有一張我的辦公桌,,我就不會離開,。”
“為什么?”我再問。
“因為您,。”居里的回答很干脆,,“您是一個正直的人。有幾個公司能像我們這樣,,公司的利益和老板的利益完全一致?這么好的公司,,并不容易碰到,我有幸進來,,怎么會輕易地離開?”
“你為什么不申辯呢?”我問,。
他淡淡地說:“申辯會讓您覺得我在推卸責任,很難細究,我就索性不申辯了,。”
他告訴我,,他看過一本關于成功人士的書《艾科卡自傳》,艾科卡說:“我用25年時間為福特工作,,就是為了最后5年大干一番,。”
他認為,每個人的一生,,可能多半時間都在打雜,,有了機會,你才能做一些重要的事情,。前面十幾年二十年的雜事,,你是一定要做的。
不打雜,,人家怎么了解你呢?他說:“我記得畢業(yè)那天,,老師說過一句話:一個人如果現在不打雜,以后終究要打雜;一個人現在打雜,,以后終會不打雜,。這句話對我影響很大。“打雜”可以理解為,,為學武功而為師父掃地倒罐;也可以理解為,,初生牛犢為自己的無知付出的代價;也可以理解為,和企業(yè)建立親和力的一個過程,。只有經歷這樣的“打雜”,,企業(yè)才可能最終認可你的才干,愿意給你所期望的待遇,。
找工作就好比賣東西,,只有先展示性能、展現你的本事,,才有可能得到一個好價錢,。本事是看不見摸不著的,人家怎么知道你有本事?所以你得做,。”
他的英文底子比較好,,后來就去處理香港進出口業(yè)務,一直干到香港公司的總經理,。1999年12月,,我任命陳居里為集團副總裁,主管海外維修市場銷售系統工作,,一直到現在,。(作者:福耀集團 曹德旺 來源:《讀者》)